笔趣看 >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 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章

第104章 第一百零四章


杨继东闻言脸色不变,  “是啊,现在这个季节,我早上都是天刚刚亮就出门了,  等到了冬天的时候,  早上可比现在冷多了,  那时候可遭罪。”

        “兔屋回咱们大院,最快也得半个小时,  不像二哥他们,  一会儿就这边了,  ”刘香莲抱着福宝,顶着杨老婆子不善的眼神继续道,  “福宝爸每天起早贪黑,  午饭都是吃干粮,  我瞧着心里不是滋味。”

        “四弟妹说得对,不说你了,  我都为老四觉得委屈,  这个天吃干粮没啥,可到了大冬天,  那不能也吃冷食吧?长久下去对身体可不好的。”

        沈凤仙的手放在肚子上,  笑看着刘香莲说。

        “大嫂说到我心坎上去了,”刘香莲露出笑。

        “爹,  娘,  我觉得老四他们这个决定可以的,  ”见二老不说话,  杨继东忙道,  “又不是分家,  只是在那边搭两间

        草房,  方便照看兔子而已。”

        “是啊爹娘,”杨继北露出笑,“再说队长也答应我了,只要我们搬到那边暂住着,福宝妈也能帮着照顾兔子,一天也有五工分呢。”

        刘香莲不放心杨老婆子带福宝,所以开春后也没去上工,这让杨老婆子和杨老汉是有几分不满的。

        本来杨继北夫妇提出要搬去兔屋那边住,杨老汉夫妇是不高兴的,本来就觉得老四两口子和家里离了心,这搬出去,那不就和分家没啥两样了吗?

        可现在他们点明了不会分家,刘香莲还能挣点工分,这确实让他们有些心动。

        “工分都是家里的?”

        杨老婆子确定道。

        “当然,我们又没有分家,只是搬过去好照看兔子,”杨继北赶忙道。

        “你们这个想法是不错的,只是福宝还小,也跟着你们过去?要不就放在家,我来照看,她也十个月了,可以喝玉米糊糊。”

        杨老婆子说。

        抱着福宝的刘香莲心头一跳,还不等她说话,杨继北就傻笑道,“那可不成,我得看着我福宝才能有劲儿干活儿,这可是我唯一的孩子。”

        他都这么说了,杨老婆子也不再揪着不放,何况她也看出来了,老大两口子就是想借着机会把老四一家三口踢出去,如今老二和老四都指望不上,只有老大家还能养老。

        她自然不会给沈凤仙找不自在,不然以后老了自己的日子可不好过。

        沉默许久的杨老汉抽了几口旱烟后,对等自己表态的杨继北夫妇道,“要想搬过去可以。”

        杨继北和刘香莲心中一喜,但也知道他有后话,所以都等着他继续说。

        果然,杨老汉故意停顿了一下,把旱烟杆放在一旁,盯着他们继续说。

        “把队长请过来,咱们写个协议,你们虽然搬出去住,但工分是要算进大家庭的,你们的粮食,也从你们的工分里扣,过年过节回来一起吃饭,那就不算了,其余时候回来拿粮食,就得算清楚。”

        杨老汉观察着二人的脸色,见刘香莲抿唇看向杨继北,他又说,“大头还是大家庭的,你们要是同意,明儿就把队长请来写,要建房也选个日子,我和你们大哥也去帮忙。”

        杨继北二话没说点了头,刘香莲虽然有些不甘心,但能搬出去住,即便是吃亏些,她也愿意,总归出去攒私房钱的机会比家里多。

        夜里下起大雨,两口子却没有睡意。

        “我们真的能顺利搬出去吗?”

        刘香莲拉着他的衣角问。

        “能,爹既然都开了口,那就能,”黑暗中传来杨继北的声音,“再说,大哥大嫂恨不得借这个机会把我们赶出去,就算爹娘不想答应,看在以后要靠大嫂他们养老的份上,也会同意的。”

        毕竟大哥大嫂不高兴,以后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这边杨继东夫妇高兴得睡不着。

        “等老四他们搬走了,就让毛蛋搬进去住,肚子里的孩子一生下,也有房间,”沈凤仙美滋滋地道。

        “是啊,没想到这么容易,”杨继东也高兴,摸着沈凤仙的肚子道,“要说福宝有福,那咱们这个孩子就是宝,一来你肚子里,家里就有喜事儿。”

        “那是。”

        沈凤仙露出一个大大的笑。

        屋外吹着大风,杨继西忙起身把窗口给遮盖好,回到床边见嫣嫣扭头看自己,有些惊讶地过去抱起她,“什么时候醒来的。”

        嫣嫣看着他,小脸微微一皱,接着便哼唧了两声,杨继西笑了笑,给她换了尿布,把人放回小床上时,孙桂芳也醒了,“尿布明儿洗吧,放在外面挂着就成。”

        她刚醒,声音有些沉。

        “没事儿,很快就洗好,”杨继西出去洗尿布,孙桂芳打了个哈欠起来,抱起嫣嫣亲了亲。

        嫣嫣往她胸前拱,孙桂芳便给她喂奶,等杨继西回来的时候,嫣嫣已经被放回床上,此时正在吃自己的小手。

        “衣服都打湿了,快换。”

        “风太大了,其实雨没有多大,”杨继西换了衣服,这才上了床,豆油灯发着微弱的光,夫妻二人面对面说了一会儿话后,便相拥睡去了。

        第二天醒来听见外面还在下雨,于是他们赖了一会床,嫣嫣就不高兴了,想要出去,无奈之下杨继西起床抱起小祖宗出去了。

        “你再睡一会儿。”

        杨继西对孙桂芳道。

        孙桂芳翻了个身,“好。”

        杨二奶奶他们也才起来,见嫣嫣啊个不停,杨二奶奶过去把她接过,“瞧瞧我们嫣嫣,可真精神。”

        “吃面还是吃荷包蛋?”

        杨二爷爷问。

        “荷包蛋吧,这天热起来了,库房的鸡蛋那么多,得赶紧吃,”杨二奶奶说。

        “我去拿鸡蛋,”杨继西提起篮子就要走,结果嫣嫣冲他伸出小手,杨二奶奶便道,“我抱着你跟过去。”

        吃了早饭,见雨一直没停,杨继西本想回房睡觉的,接过杨继东过来请他们一家都过去,同样请了杨继康一家。

        杨大奶奶本不想去的,可一听队长都来了,也好奇出了啥事儿,于是便一道过去了。

        她抱着欢欢,杨二奶奶抱着嫣嫣,二人走到一道,前面是抱着乐乐的杨大爷爷和杨二爷爷,后面跟着杨继西几个小辈们。

        “不会是分家吧?”

        康嫂低声道。

        “还真说不准,”孙桂芳挽着她的手臂,二人低声说着悄悄话,“不过昨天也没听见啥动静,今儿一早就说分家的事,有些不对啊。”

        “是啊,上次分家闹得那么大,这次真要是分家,那确实有点安静了。”

        康嫂连连点头。

        队长已经在堂屋坐着了,杨继西他们两家进堂屋后,显得有些挤,于是杨继西自来熟地拉了几根凳子放在堂屋门口,和孙桂芳还有杨继康夫妇坐在外面。

        杨老婆子扫了一眼,并没有说话。

        见他们脸色都很平静,杨继康低声道,“福宝爹有本事啊,这要是分家,那也太平静了。”

        “那很可能不是分家,”杨继西说,“昨儿他找我,就说想搬出去住,没说分家,那可能就不是分家。”

        “这倒说得通了,不过不是分家找我们干什么?”

        康嫂的声音也很低。

        “做个见证?”

        孙桂芳的声音更小,见他们几个交头接耳的,杨老汉重重地咳了一声。

        “今天请大哥和二哥你们来,是为了我们家老四搬出去住的事,为了不让外人误会,我请队长过来做个见证,我们也签个协议,分住不分家”

        听他哔哔了半天,杨继西等人都不想待了,最后还是杨继北先出来请队长写协议。

        其实他们去的作用也不大,大概就是为了让杨继北他们以后乖乖按照协议上的去做,不然这些“见证人”都会指着他们的鼻子骂。

        “还要麻烦两位哥哥帮忙盖房。”

        为了早点搬出去,杨继北还上门来请杨继康和杨继西帮忙。

        二人倒也没拒绝,不过是搭一把手的事儿。

        杨老汉得知他们要帮忙,便说自己不去了,他这么大年纪了,这天热起来的时候也遭不住。

        杨二爷爷倒是没他这么“娇气”该帮忙就帮忙,不过半个月,房子便好了。

        房顶是竹片夹着茅草做的顶,屋墙是黏泥和竹片砌的墙,还有个小院子,用的是竹栅栏,地面也被铲平了,晾衣架啥的都弄好了。

        一间灶房,一间正房,还有一个小偏屋,洗澡和上茅厕用,没有柴房,柴火就堆在兔屋边上就成。

        杨继西洗了手后,站在院子里鼻子动了动,“这天热,兔子那边的味道就会飘过来,有些难闻。”

        “没办法的事儿啊,”杨继北苦笑着,“这附近,就这好搭建房子,而且离兔子也近,有啥事儿几步路就能到。”

        “也是,”杨继西点头。

        杨继康看了兔子,和杨继南一起过来,杨继南是没想杨继北夫妇会忽然搬出来,不过他还是觉得不错。

        “有点味道也没关系,打扫得勤快点,兔子不生病,味道也小。”

        他渴了还能在老四家蹭点水喝。

        冬天就更好了,能蹭柴火取取暖。

        房子建好,杨继北坚持要请杨继西他们几个帮忙的人吃顿饭,刘香莲一大早就去镇上买肉去了。

        杨二爷爷没过来,让杨继西自己来吃,毕竟多一个人就多吃一点。

        所以忙了一上午后,杨继西和杨继康便来到了杨继北家,杨继南因为在兔屋这边帮忙,所以很早就在杨继北家了。

        刘香莲做了一桌子的菜,这桌子是杨继北用竹子扎成的竹桌,看着挺好看,坐在那吃的时候,还能闻见一股竹子香。

        “老四,你这个桌子没事儿得多晒晒,”杨继康操心道。

        “知道知道,这不应急吗?”

        杨继北给他们每人倒了一点酒,这酒味儿不冲,不醉人,也很便宜,喝的主要是一个意思。

        杨继西喝了一点便不要了,“怕嫣嫣嫌弃我。”

        抱着福宝的刘香莲闻言一笑,“孩子是闻不得这味儿。”

        “我们福宝也不喜欢,”杨继北摸了摸福宝的脑袋,脸上的笑很深,“现在好了,出来住咱们想吃啥就吃啥。”

        “可不,”杨继南是深有体会啊,“我们家大花从前头发枯黄,现在搬出来这么久,她不仅长高了,头发也乌黑乌黑的,瞧着都好看多了。”

        这一桌子,就只有杨继康没有感受过家里的苛责,虽然杨大爷爷年轻的时候混账些,但吃喝上面,杨大奶奶抓得很紧,孩子们也没饿着。

        杨继康长大后,家里的日子也好过起来,那就更不可能让他吃少的了。

        杨继西也没参与他们的对话,吃了饭帮着收拾了一下,便走了。

        回到家先洗了个澡,刷了牙,这才去抱嫣嫣。

        嫣嫣穿着杨幺妹做的小衣服,此时小手放在肚子上,整个人软软地倒在杨继西的怀里,嘴里也不知道说的啥,瞧着软绵绵的样子。

        “快睡了。”

        杨二奶奶见此说。

        “我带着她走走,睡着了再放小床上,”杨继西抱着嫣嫣在堂屋门口溜达,葱头趴在一旁晒太阳,偶尔翻个身,露出黑乎乎的肚子。

        花猫则是睡在柴房上,那小模样别提多惬意,杨继西见它两只后脚都快掉下来了,于是走过去轻声道,“再不收一下,就掉下来成废猫了。”

        嫣嫣抬起小脑袋,也看见了花猫的姿势,她伸出手指着花猫,转头看向杨继西,“啊。”

        “啊,你想说什么,嗯?”

        杨继西笑看着她。

        嫣嫣小手也不放下,还指着花猫,一直到花猫被吵得没办法睡觉,站起身扭了扭屁股走到柴房中间再次躺下,杨继西见此抱着嫣嫣回了堂屋。

        孙桂芳在整理嫣嫣的小床,这个床是后面杨继西找李叔修改过的那张,有一米二长。

        “还没睡着?”

        杨继西抱着嫣嫣凑过来,“看花猫去了。”

        嫣嫣看见小床,小腿便兴奋地踢着,杨继西见此把她放在小床上,嫣嫣欢乐地打了个滚儿,接着抓住杨幺妹做的小布鸟不松手,自己在那自言自语,玩得很高兴。

        “下午要去给茶树打肥?”

        孙桂芳在小床边坐下,看向另一边的杨继西。

        “嗯,”用小枕头边上挂着的手绢给嫣嫣擦了擦口水,杨继西说起茶林的情况,“死了十几棵,都全部拔了再栽种上,还有些生了点小茶虫,为了不蔓延开,这些天都得去注意点。”

        去学习的人,就他这方面学得比较好,所以去的时候也更多些。

        “那得好好看着,两三年后就能采茶了,”杨二爷爷从灶房过来,听到这话接道。

        后面跟着杨二奶奶,她端着一盆刚泡好的薄荷水,还冒着热气呢,等放冷了,就好喝了。

        “嫣嫣睡着了?”

        “还没呢,”杨继西示意她看这个小调皮,杨二奶奶擦了手过来看了看。

        “另外几个小布鸟我给洗了,还挂在那边的院子里晒着呢。”

        “她可喜欢了,睡觉的时候,两只手都得抓着,”孙桂芳笑。

        等嫣嫣睡着了后,杨继西也带着草帽去茶林那边了,杨继康跟在后面。

        沈凤仙现在有了身孕,家里又没有其他兄弟弟妹在,杨老婆子他们更是对她非常和气,这让她春风得意起来。

        娘家人过来看她,也觉得十分满意,这和分家其实没啥两样。

        许是因为日子过得舒畅,她几次遇见吴大嫂,都不会和以往那边避开走了,而是迎上前来和吴大嫂说笑。

        吴大嫂倒是不怎么喜欢搭理她,比起一心想要再生个孩子的何明秀,吴大嫂不怎么喜欢沈凤仙。

        许是二人偶遇的次数太多了,这天吴大嫂来杨继西家串门时,忍不住吐槽了沈凤仙一波。

        “以前看见我就躲,现在我看见她就想躲,”吴大嫂无奈道。

        “理会她干啥,她是觉得日子过得舒坦了,能和你比一比了,所以才凑过来的,”杨二奶奶太清楚沈凤仙那个心理了。

        “有毛病吧?”

        吴大嫂翻了个白眼,随手把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小儿子抓起来,拍了拍他身上的灰,“你瞧瞧你这个小脏猴,再看看嫣嫣妹妹,多干净。”

        小儿子露出一个笑,抱着她就不松手,吴大嫂起身道,“我得回去了,家里几个皮猴子还不知道在干啥呢,不回去看着,我心里都不踏实。”

        “行,得空了过来,”杨二奶奶道。

        孙桂芳拿了点瓜子出来塞到吴大嫂兜里,“回去给阿山他们吃。”

        “哎哟,每次来我这兜都没空过,”吴大嫂笑。

        “那我们去你家回来的时候,兜里也不少东西呢。”

        吴大嫂炒的南瓜籽那叫一个好吃哦。

        天越来越热,杨继西也穿上了汗衫,今年他的汗衫多,草鞋也多,天天换,院子里晒的全是他和杨二爷爷的汗衫和草鞋。

        杨大奶奶每次看都觉得好笑。

        但他们院子里其实也差不多,两个孩子的衣服,还有杨继康的汗衫,石头要是回来了,那晾衣杆上又会多几件出来。

        六月杨继西在福窝里放咸鸭蛋,此时空间里放满了米和面,全部用布袋装着,放在大箩筐里。

        家里的库房米面等也很满,杨继西数了数他们的私房钱,有1725元,是个整数。

        杨继西拿出25元放在柜子里,平时用钱也方便拿。

        剩下的1700继续存放在空间。

        “也不知道县里有没有房子卖,要是有,咱们就买一套,”杨继西说。

        “买房子?咱们家不是有房子吗?”

        孙桂芳一边给嫣嫣喂奶,一边疑惑道。

        “这叫投资,”杨继西坐在她身旁解释道。

        “那可能没有,这房子大多数都是单位分的,有些人家一家三代都挤在一起,要是有房子,早就买了。”

        孙桂芳说。

        这也是,现在县里的高楼也就商楼嘴高,其他地方多是平房,像东家巷那种房子多得不得了。

        “啥时候跟文清兄弟打听打听,”杨继西还惦记着这个。

        “好,”孙桂芳见嫣嫣睡着了,便把她放在小床上,“秋收后不那么忙了,再去县里逛逛。”

        “行。”

        杨文清此时并不在县城,他在云城。

        刚从省医院出来。

        杨叔在一旁提这个布包,脸上带着喜色,“你也听大夫说了,现在医学在逐渐进步,只要控制得好,结婚生子都没有问题的。”

        杨文清没说话。

        见此,杨叔又说,“你别担心,现在不是控制得挺好吗?你都好久没发病了。”

        杨文清脚步一顿,低声道,“发过的,只是时间很短,我没说。”

        杨叔愣在那,见他继续往前走,眼睛也是一红,但是很快打起精神追了上去,“你咋不说呢?”

        “我醒来没啥事儿,就没说。”

        杨叔听得更难受了。

        坐上回家的班车,杨叔许久后才开口问他,“你这辈子,不打算结婚了?”

        “不打算,”杨文清不仅说了这个决定,还同意了之前他舅舅提的事儿,“舅舅之前说的事儿,我同意,咱们搬家吧。”

        搬得那么远,他就不会那么想了。

        杨文清闭上眼,没看见他爹眼泪往下掉,即便很快就擦了。

        杨家要搬走,张姨家是第二个知道的,他们去杨文清坐了许久,得知是杨文清的舅舅建议去那边好给杨文清治病,再多的话也成了祝他们一路平安。

        搬家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更何况杨叔他们的工作还得周旋一番,这才能走。

        为了他们这工作,上杨文清家的人不少,杨文清想了想后,背着布包,跟家人说了一声,便去了杨继西家。

        他到杨家大院时,杨二爷爷正背着手出来,见到他,杨二爷爷快步上前,“这不是文清吗?快快快,进屋凉快凉快,瞧你满头汗,走来的?”

        “对,”杨文清应着,“坐车到镇上,再走过来的。”

        “那可得走一会儿,”他们本地人不觉得走这段路多累,但是对于一直生活在城里的杨文清来说,那就有些累了。

        杨二奶奶去吴大嫂家了,孙桂芳带着孩子出去遛弯,家里就只有杨二爷爷。

        见杨文清和自己说话略有些不自在,杨二爷爷便把他领到客房,“这间屋子成吗?还有几间,你随便选。”

        “成的成的,是我忽然来,叔叔打搅了。”

        杨文清也是脑子一头热,想着搬家后,那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自己的朋友,还是仅有的两个朋友和一个侄女,他就过来了。

        孙桂芳和杨继西一起回来的,被他抱着,嫣嫣小手扑腾着,笑得不行,听见声音,杨文清快步走出来,“嫣嫣啊。”

        “文清兄弟!哎哟,啥时候来的?”

        杨继西和孙桂芳见到他,又惊又喜。

        “来了好一会儿了,”杨文清接过嫣嫣脸上也是一惊,“好家伙,又重了嘛。”

        “那是,吃得多着呢,”杨继西笑着请他回堂屋坐,孙桂芳见桌上有吃的也有茶,便知道是杨二爷爷给的,来到灶房,见杨二爷爷在洗之前杨幺妹买给他们的兔子。

        这兔子杀了以后也没立马吃,而是熏起来了。

        这下家里来客,正好拿出来吃。

        这边在堂屋和杨文清说了几句话的杨继西,这才知道他为什么忽然上门,杨继西沉默了一阵,这才看向抱着嫣嫣的杨文清。

        “你是真为治病才搬家的?”

        “不然呢?”

        杨文清握着嫣嫣的小手,见她好奇地扭头看自己,赶紧露出一抹笑,“叫叔叔。”

        “啊。”

        嫣嫣小口水流着,看得杨文清在那笑个不停。

        “拿手绢擦擦?”

        杨文清问杨继西。

        杨继西拿出嫣嫣专用的手绢,凑过去给她擦了擦口水,接着又道,“你要真是为了治病,那我也支持你,什么也没有身体健康重要。”

        “对,”杨文清点头,“我就是为了治病,其实舅舅提过很多次了,我一直下不了决心,因为离开这,付出的代价其实很大的。”

        他父母的工作,到了那边还得重新安排,能不能有这边的资历,那是说不准的,一切都得重头再来。

        “你能想清楚再决定,那当然好,”杨继西抓了一把瓜子磕着,见嫣嫣眼巴巴地看着自己,他便侧过身继续嗑,看得杨文清哭笑不得,“你搬家还早吧?在我们家多住些日子,下次见面,不知道什么时候见呢。”

        “只要你们不觉得打搅就好。”

        “这是啥话,”杨继西瞪了他一眼,“太客套了。”

        “我拿了药过来的,所以也不用担心我犯病。”

        杨文清又道。

        “你再这么说,我就要骂人了,”杨继西一脸严肃地看过来。

        “好好好,”杨文清赶紧表示不说了。

        对于杨文清的到来,杨继西一家都非常欢迎,杨二奶奶还细细地问了杨文清能吃啥,不能吃啥。

        过后做饭就很注意这一点,杨文清表示不用这么在意,杨二奶奶却把他说了一顿,得忌嘴才对身体好。

        杨文清像个鹌鹑一样被说了一顿,过后拉着杨继西跑出去溜达。

        “婶子这人真好。”

        “我娘刀子嘴豆腐心。”

        “知道,”傍晚天边的晚霞格外好看,杨文清盯着看了一会儿后,还没来得及抒发什么感情,就听一旁的杨继西道。

        “啧,这蚊子怎么这么多。”

        接着便是拍蚊子的声音。

        气氛一下就没了,杨文清哀怨地看着他。

        杨继西尬笑几声,“那什么,你继续。”

        “继续不下去了,走,去那边看看。”

        二人去兔子屋那边选了一只五六斤的兔子,这次来,杨文清带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有蜂蜜。

        “我来给你们烤蜂蜜兔吃。”

        “行啊。”

        吃了晚饭后,杨文清就开始操作了,杨继西杀兔子,杨文清码料,然后烤兔子,一边烤一边往上刷一点点蜂蜜,味道没多久就飘散在杨家大院里。

        杨继康背着手过来,“这是在烤啥?”

        “蜂蜜兔,”杨文清笑道。

        “哎哟,这可奢侈,”杨继康坐下,见他一头汗,便道,“我来试试。”

        “行,”杨文清以为他真想试,便让他来。

        烤了一个小时,终于上桌了。

        杨二奶奶尝了一口,“还可以。”

        就是他们牙口不怎么好,不能吃太多。

        几个年轻人倒是吃了不少,见康嫂和孙桂芳喜欢,杨继西便对孙桂芳道,“等冬天的时候,我再给你烤。”

        夏天吃这个着实有点热了。

        “那你记得哦,”孙桂芳笑。

        “肯定嘛,”杨继西连忙点头,那边杨继康也对康嫂这么说。

        杨文清吃得不多,此时喝着薄荷水,见他们这么黏糊,便抱起小床上自己玩手的嫣嫣,“瞧瞧他们,黏糊得哟。”

        几人听见都哈哈一笑,堂屋里欢声笑语一片。

        那边的杨老婆子好奇得不行,“这人到底是谁啊?”

        她知道二嫂家住进了一个年轻人,可却不知道对方是谁。

        “不知道,不过嫣嫣满月酒的时候,他也来了,”沈凤仙道。

        “奇怪了,以前没看过这人啊,”杨老婆子说完后,又拉着沈凤仙讲,“不过这人瞧着斯斯文文的,说话也挺有文化的样子,和知青所的那些知青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再说那一身穿着,还有脚下那双胶鞋,啧,这家境肯定是不错的。”

        沈凤仙听到这话,心里一动,“我二叔家的小堂妹,正是议亲的时候,明儿我向桂芳打听打听。”

        于是,第二天被沈凤仙找到的孙桂芳,听了她的话后,嘴角一抽,“这我可不知道。”

        “哎哟,那你就帮我打听打听嘛,”沈凤仙有些着急,“我那小堂妹,长得也是好看的,两个人一定配!”

        孙桂芳的语气依旧很平淡,“嫂子你要是真想知道,自己去问,我可不好打听,不知道的,还以为我给我家妹子打听呢,这不好。”

        这才想起孙家还有个孙玉兰的沈凤仙尴尬一笑,于是又找到杨二奶奶。

        杨二奶奶嗤笑一声,毫不客气地说道,“你真是想什么就说什么,人家是客人,不是来相看对象的,再说人家家里那个条件,会找一般家庭的姑娘吗?这门不当户不对嘛!”

        “我那妹子勤快又老实,长得也好看,指不定能成的。”

        沈凤仙尴尬道。

        “你趁早给我打消这个念头,”杨二奶奶冷眼看她,“但凡这个事儿能成,我也不会说这么多,你要是敢把你家妹子叫过来住几天,我就敢把你以前那些屁事儿说出来给你婆婆听!”

        “哎哟二娘!我就是随便打听打听,没别的意思,既然不成,那就算了嘛,算了算了。”

        沈凤仙灰溜溜地走了。

        杨继西从媳妇儿和娘那得知这件事后,哭笑不得地跟杨文清提起,杨文清立马道,“我没这个打算的!”

        “知道,不然我娘能把人骂走?”

        杨文清一脸佩服,“婶子可真厉害。”

        “学着点,不会吃亏的,“杨继西取笑着。

        杨文清在杨继西家住了十天,眼看着农忙了,杨文清留下也帮不了什么,便提出了告辞。

        杨继西不顾他反对,把人送回了县城,被杨叔他们留下吃了一顿午饭。

        “我走的时候,就不告诉你了,”杨文清送他出东门巷,“等我们安顿好了,我再给你寄信。”

        “好,你好好治病,生活很美好的,可得慢慢体验,”杨继西认真道。

        杨文清笑了笑。

        “还有话说吗?”

        杨继西问。

        杨文清挠了挠头,“如果,如果她有喜事了,也请写信告诉我一声,到时候我添一份彩头,混着你们的一起送给她。”

        这个她,杨继西当然知道是谁。

        他伸出手拍了拍杨文清的肩膀,“你啊。”

        杨文清笑笑没说话了。

        杨继西在去杨文清家前,还去了一趟张姨家,张姨给他回了一点糕点,杨继西出了东门巷,恰好碰见小夏,得知他在买西瓜,于是买了五个,也是趁着人不注意放进了空间。

        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天都快黑了。

        也是运气不好,没有碰见车回镇上。

        所以走路回来的。

        杨二奶奶拿起一个西瓜去切好,让他先吃一块,“着急个啥,再等等说不定就有了。”

        “懒得等了,”杨继西一会儿就吃完一块西瓜,接着又去洗了澡,回来刚好吃饭。

        晚上杨继西和孙桂芳说话,就提起杨文清他们搬家的事儿。

        “我看搬家治病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么多年都没搬,这次倒是忽然搬家了,我看他没说实话。”

        “说了实话又怎么样?”

        孙桂芳叹了口气,“他不想耽搁人,自己退了几步,就算玉兰往前走了,这日子也不好过。”

        “是啊,”杨继西也跟着叹了口气,不想嫣嫣听见他们叹气,自己学着也叹了一口气。

        原本还有些难受的气氛,被她这么一学,倒是一下消散了。

        “你这个小调皮,”杨继西抱起她,“还会学人了。”

        “啊。”

        嫣嫣吐了个泡泡,小手扑腾着,她今晚也不想睡小床,非扒拉着杨继西的手臂下不去。

        于是三人便一起睡的床上。

        半夜杨继西醒了好几次,就怕压着孩子了,好在嫣嫣睡觉乖巧。

        早玉米已经可以收了,杨继西一大早就拿着杨二奶奶蒸的大馒头,一边吃一边往山上走。


  (https://www.biqukk.cc/86660_86660908/185177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