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那一场不算约会的约会 > 第五十一章、花名册

第五十一章、花名册


  张晓东在齿轮加工分厂,戴着着白色的安全帽,穿着厚重的劳保鞋,站在那台未组装完毕的产品前面,思考了大半天,虽然也想了许多办法,但却都是无法解决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无奈之下,他突然想起了分厂的技术专家、宝城工匠周师傅。

  周师傅真名叫做周学国,他是宝城工匠、省级劳模、全国技术能手,非专业半路出家的他,从事石油钻井绞车的组装试验工作长达20多年,一直坚持不懈的在做专业的实践者。

  他曾经在六年时间里,四次在集团公司技能竞赛中拿得第一名,还有一次在全国竞赛中进入了前三甲。

  曾经有市里来的记者,对他做了一期《目标·坚持·成就未来》的专访,当时发表在宝城日报上之后,曾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那一期专访里面,便讲述了他如何由一个普通工人,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转身为技术能手的成长经历和深刻感悟。

  报道中提到,他积极为企业培养人才,带的学徒中,有4位获得了公司技术能手称号,还有2位晋升为公司特聘专家。

  可以说他为企业,为国家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平日里,他喜欢钻研难题,带领团队完成了十余项生产瓶颈问题。2016年成立的市区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获宝城市创新工作室称号。

  曾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我哪儿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罢了”,周学国的回答很朴实。

  “我只是很热爱这份工作,追求完美,想着怎样克服工作中一个个的困难,通过努力解决一项项技术难题,心里就会很开心,当然这要靠日积月累的刻苦练习和钻研。我想,当你对一个工种越熟悉,掌握的技能越丰富,才会更了解其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才能对班组负责,对企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啊……”

  周学国如此的解答赢得了很多人的支持与认同,它同时也激励着在成长的道路上,或盲目或迷茫的一线工人们继续砥砺前行。

  他的故事将工匠精神与信念在工厂车间传递开来,让许多的人明白了,成功之路不是上优质高中,进名牌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

  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一名技术精湛的高级技工,成为一个行业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这便是平凡岗位上用双手匠心筑梦的过程。

  那么,不禁有人会问道,什么是工匠精神?

  这就得从很久以前说起。

  据说,15世纪之前,钟表不是很普及,所以工匠做活儿都没有时间观念,工作完全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那个时候,一件东西10天做完了就10天完工,15天做完了就15天完工,完全是以物件的完成度为准则,而不考虑时间成本。

  到后来,钟表逐渐得到普及,时间观念渐渐的深入人心,「守时」成为了一个为社会所认可的重要美德。

  此时,人们对工匠也提出了时间上的要求。比方说,我下午三点船要出海,下午一点必须要装货,那么你的货今天上午十点就必须送到码头。

  那么你说,我灵感来了,想加一个雕花行不?

  答案是,不行,一切都要按照流程来,你做晚了,延误了时间,对不起,那我就不要了。

  那么说到底,工匠精神到底是什么?

  工匠精神就是「不计任何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以产品的完美程度作为唯一的完成标准,倾尽全力只专注于产品本身的一种精神。」

  时至今日,重提工匠精神,是对于产品品质要求的回归。

  人们希望产品能从快速的工业化、批量化生产中放慢脚步,转而能追求工业设计及其个性化创新。

  严格来说,极致的工匠精神只存在于奢侈品当中,而随着人们对于设计和美的要求,这种精神也在向平民化产品渗透。

  而周学国正是将这种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由此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

  张晓东与这个周专家以前曾经打过几次交道,对他彼此之间还算是相熟。

  而当他把这次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时,周专家正在车间指挥着一个班组的人手装配产品,对他提的问题也是无暇顾及,最后只能给了他一些提示。

  然而,正是这些提示,让张晓东突然有了解决问题的灵感。

  他匆匆的赶回公司,打开自己的办公电脑,把现场诞生的灵感记下来,汇集到一起,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可执行的方案。

  他画的很认真,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画着,终于,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的时候,改进图画好了,大功告成。

  再浏览了一遍已经完成的改进方案图后,他总算长舒了一口气。

  翌日,张晓东匆匆的踏着上班的铃声赶到了研发部。

  他把自己黑色的单肩包放在办公桌上,拉椅子坐下,打开电脑,正在启动绘图软件CAD的过程中,科室考核早班出勤情况的时间到了。

  张晓东所在的这家老牌国企,仍旧保留了许多上个世纪的些许老旧痕迹,就比如说员工考勤。

  暂且不说是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和南方一些相对发达城市的公司,就是市里的一些公司,也早就率先实行了指纹打卡或者更高端的刷脸打卡制度,而唯独张晓东所在的公司,居然仍旧实行的是花名册点名考核制度。

  一天之内,早晨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总共要考勤四次,而每次全体人员必须都在,因为考勤完毕,领导可能还会发表讲话,进行工作情况的指导。

  研发部各个科室,在早晨考勤完一般要开个小会,名曰“班前会”,内容主要是科室近期工作的安排以公司、部里的相关通知和指示的传达。

  曾经有新入职的员工提出过疑问: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员工考勤?

  答案就是:因为企业靠员工的辛勤劳动付出才能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而员工人数众多,谁来了,谁没来,公司要清楚只有靠考勤。

  作为财务制度,工资表必须付上考勤表,因为考勤表是计算工资的依据之一。只有各部门清楚谁来上班,谁请假。算工资的人不知道谁来了谁没来。

  考勤表已经成为计算员工工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员工必须考勤,且要保存考勤表。

  所以公司要考勤。

  说实话,当张晓东、陆剑飞、郑耀东和董乾坤四人,第一次看到研发部采用如此情形的考勤制度时,都是差点没“噗嗤”一下笑出声来。

  好在作为新人要低调,于是硬生生的忍了下去。

  可几个人心里仍旧直犯嘀咕。

  “这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是这一套老掉牙的考核方式?!”张晓东已经是很无奈了,因为他无法相信在如此充斥着高科技气息的研发部,居然仍旧沿用着如此落后的考核制度?!

  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

  这会,考核早班出勤率的时间到了,张晓东和其余的人员纷纷从自己的工作卡位上站起来,放下手中的活,肃静的看着科室主任赵永刚。

  就见赵主任手里捧着考核用的花名册,扫视了一下办公室的众人,见大家都已经安静了下来,便开始按照姓氏排名,一个挨一个人名的点起名来。

  他那低沉的嗓音,每次叫出一个名字,在对方答到后,总会在被考核对象的脸上扫视几眼,仿佛是在观察这个员工,看他今天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一般。

  新能源开发室的员工并不多,早班考勤很快就结束了。

  一如往常的,赵主任“咳咳”的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准备就科室近来的工作情况做一些指导说明。

  尤其是他就提到了最近张晓东负责的新产品,在现场遇到的组装问题,为避免耽误生产进度,相关人员要抓紧时间解决问题。

  几分钟后,宋主任的班前会讲话尚未结束,突然,他放在桌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他飞快的扫视了一眼手机上面出现的号码,本待忽略,最终却不得不停下来,无语的接起了手机。

  就见他冲着电话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了,就挂断了电话。

  待他放下电话,把剩余的工作安排简要的讲完之后,突然,提高了声音,对着大家说道,“刚接到部里通知,研发部全体员工开会,二十分钟后,在四楼会议室……”

  这突如其来的会议,立即让大家议论纷纷起来,几个师兄在等待电脑开机的时间,相互的闲聊起来。

  “这大早晨的,开什么会?”一个师兄问道。

  “谁知道呢,还是研发部全体会议……”另一个懒洋洋的回答道。

  “到时看吧,干活干活……”

  张晓东听到这个会议的消息,却是不禁皱起了眉头。

  据他所知,研发部全员参加的会议,一般都是比较重要的,再加上开始时间这么早,刚刚考核完早班就要马上开会,可见会议的时间自然是也不会短了。

  可是,这样一来,他本来的计划就被打乱了。

  他原计划是,早晨会同几个老师傅,把他昨晚加班完成的改进方案图讨论一下,如果没有问题,就要即刻下发生产技术通知,把图下发到车间,好让车间解决问题,继续进行产品组装。

  如果他前去参加研发部的会议,势必会影响生产制造单位的装配进度。

  


  (https://www.biqukk.cc/82582_82582742/5115596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