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关于他们的故事 > 第3章 第3章

第3章 第3章


从此,青石板上回家的身影由两个变成了三个。

        在没有进学校读书之前,夏彦经常满镇子到处跑。镇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处房子,包括镇子边上的山坡、树林每一处好玩的地方,他都了如指掌。

        每到周末的时候,三个好朋友做完作业,夏彦就会带他们到镇子附近的山坡上去摘野果、采野花,挖野菜,又去河边捉蜻蜓,去田野里扑蝴蝶,去树林里捕蝉。

        夏日里还捉许许多多的萤火虫,用玻璃瓶子装起来,萤火虫的光一闪一闪的,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好看。有时候玩累了,凌博文和夏彦就脱掉衣服只穿一条短裤跳到河里去洗澡。杨小兰坐在木桥上,把雪白的脚丫伸进冰凉清澈的水里,用脚轻轻踢起浪花,笑着看着不远处戏水玩乐的他们。

        童年就在这样的时光中悄悄过去,三个好朋友在欢声笑语中慢慢长大。

        18岁的夏彦和凌博文已是个半大的小伙子。夏彦长的高,而且因为经常干活的缘故,身体也比较结实,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成熟的男人。凌博文相对瘦弱一点,加上又喜欢躲在被窝偷偷看书,初中时候就戴上了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更加像个读书人。

        而杨小兰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是个标准的美少女。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些微妙的变化。

        小时候的夏彦和凌博文就充当着护花使者的角色,只要杨小兰有需要,他俩总是第一个跑出来帮忙。明显他们两个都很喜欢杨小兰,至于杨小兰更喜欢谁,小的时候不好说,但现在看起来越来越明显了。

        近来,凌博文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跟他们两个有距离了。

        以前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一起聊天一起玩游戏,有什么好东西也是一起分享。而现在在一起的时候,经常都是他们俩在聊天,自己很难插上一句话,即便是说话了杨小兰也不怎么回应他。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他就觉得自己有点多余,好像不该出现在他们两个的中间。明明他的成绩更好,杨小兰却只找夏彦帮她解疑答惑,只有夏彦实在无法回答的时候,她才会想起凌博文。

        看到这些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在小兰心里凌博文这个人已经渐渐消失了吗?但他们都是他的好朋友,他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什么,只能待在他们身边甘当陪衬。

        只要再对她好一点,比夏彦更好,也许有一天小兰还是会喜欢上我的吧?他这样鼓励自己。

        四月的阳光不急不躁刚刚好,杨小兰坐在院子里看书,她很享受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暖暖的很舒服。突然她听到了敲门的声音。

        杨小兰打开门,发现是夏彦,冲他微微一笑:“不在家好好学习,跑过来做什么?”

        “我带你去看一个好东西。现在有时间吗?”

        杨小兰眨眨眼睛,忙问:“什么东西?”

        “你跟我来了就知道。”神秘的夏彦和他口中神秘的好东西,引诱着杨小兰,她跨出门槛,带上门,便跟他去了。

        凌博文从镇上的商店里出来,看着手里的东西又是一阵兴奋。那是一把漂亮的檀木梳,上面画着樱花,是杨小兰最喜欢的花。檀木梳是他无意中发现的,但是比较贵,他攒了三个月的钱才买到。他想等高考结束了,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杨小兰,她一定会重新看待自己的。想到这,又忍不住低头抿笑。

        他刚走到杨小兰家门口,却看到她和夏彦出去的背影,出于好奇便跟了上去。

        夏彦带着杨小兰向清水河那边的小山丘走去,快到山脚下的时候,他叫她闭上眼睛。杨小兰好奇的看着他,不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却又听话的闭上了眼睛。

        夏彦搀扶着她,并不时提醒她小心脚下的泥坑和树枝。艰难的走上山丘,又在山丘上走了一会儿,夏彦说:“可以睁开眼睛了。”

        杨小兰睁开眼睛,发出一声惊叹。眼前是一棵很大的樱花树,已经开满了粉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花瓣散发出淡淡的芬芳,杨小兰深吸一口气,感叹:“好香,好美啊。”

        杨小兰摸着树干说:“这是你种的吗?”

        夏彦点点头:“认识你的第二年我就种下了,它现在年龄跟我第一次见你时一样大。那天场景是我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

        “谢谢你阿彦,我真的好喜欢。”杨小兰又围着樱花树转了一圈,说:“阿彦,毕业后你打算做什么?”

        夏彦没有先回答,反问:“你呢?”

        杨小兰张开双臂,迎着微风,看着远方说:“我想上龙江市最好的大学,我要做护士,我要照顾全天下需要照顾的人,做一个像南丁格尔那样的人。”说到南丁格尔的时候脸上充满了自豪,那是她最崇拜的人。夏彦温柔一笑,她这个理想傻傻的,却很伟大。

        “可惜现在没有高考了,我的愿望实现不了。”

        “别灰心,说不定哪天就恢复了呢。自古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国家不会放弃读书的。”

        杨小兰又问:“那么,阿彦你呢?”

        “我要去探险,去探访每一个未知的角落,把它们的神秘面纱全部揭开,展示在世人面前。”夏彦也看着远方,语气和他的目光一样坚定。

        这个理想…杨小兰惊讶的看着他,半晌才说:“那我能跟你一起去吗?”

        “当然,你能陪我一起更好。”夏彦微微一笑,“那时候我们的足迹将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们的身影会留在每一处优美的风景里。”

        杨小兰听着他的描述,脑海里竟想像出了一幅幅美丽而浪漫的画面。

        “遇到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谢谢你!不管我们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只要你在身边我就觉得很幸福了。小兰,你愿意永远和我在一起吗?”

        “阿彦……”

        她扑进夏彦的怀里。他在她光洁的额头轻轻一吻。

        樱花树下,两人许下一生一世,永不分离的承诺!

        山脚下的凌博文看着相拥的他们,再看看手里的檀木梳,觉得它就是个笑话。无情的嘲笑自己自作多情,天真愚蠢。

        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最终只是苦涩一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真的没有机会了。他再也不敢多看山丘上的人一眼,转过身飞奔离去。路过清水河的时候,他把紧握在手里的檀木梳扔进河里,扑通的声音仿佛自己心碎的声音,他擦掉眼角溢出的泪水。

        既然如此,那就彻底放手祝他们幸福吧。

        此后凌博文一心扑在学习上,比以前更加卖力的学习。偶尔杨小兰和夏彦来找他,他也用各种理由搪塞,尽量不去看他们两人眼里的浓情蜜意,那样只会让他更难受。他听说虽然统一形式的高考取消了,但有些大学还是在对外招生。

        他想,只要自己足够优秀的话,就一定会被名校选中,那时候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了。虽然他的梦想还不是很确定,但是离开这里的念头是他唯一的动力。

        一九七二年六月中旬,政府突然发出通告,他们三个将和其他十七个差不多大的学生作为“新五届”的知青去建设新农村,响应国家的号召。于是他们或自愿或被迫离开熟悉的家乡,坐上了前往陌生环境的列车。

        知青们插队于y市的一处相对较好村庄,叫安家寨。

        可村子再好,也不能跟城里的生活相比。农村的生活枯燥艰苦,而且漫长难捱。他们起早贪黑,日复一日的干着繁重农活。

        日积月累下来,一张张白皙略显稚嫩的脸庞变得黝黑成熟起来。本应该拿笔和书的手,却拿起锄头和扁担。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事的他们累的弯下了腰,垮掉了肩。曾经意气风发、怀揣梦想的知识青年,渐渐变得沧桑迷茫。

        几乎每个夜里,凌博文都会因为干活累的酸痛的身体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他艰难的、轻轻的坐起来,借着月光看着手上越来越多的茧疤。有的老茧在干活时又被磨破了皮而渗出鲜血,微微弯曲伸展一下便会疼的发抖。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抱着头无声的哭泣。

        知青生活苦,吃的也差,天天顿顿的咸菜稀饭馒头,油水少得可怜,肉几乎看不到,这让他本就瘦弱的身体愈加单薄,似乎风一吹就会倒。

        凌博文常常觉得自己可能会客死他乡,他的一辈子就是这样了吧!

        同他完全相反,杨小兰和夏彦似乎很享受这样的生活。干着同样的活,夏彦甚至干得比别人多得多,但从来不见他们抱怨,难受过。他们不仅默默的鼓励对方,还有闲情逸致在风景如画、硕果累累的田间散步,然后肩并着肩坐在田埂上吹着微风,看着夕阳。空闲时还会步行去十几公里外的小镇上看一场电影,再慢慢的走回来,仿佛他们不是来吃苦而是来享福的。

        他们越是这样惬意,凌博文越是失意。

        他愤怒的咆哮:“凭什么?凭什么?”

        他开始抗拒队里给他分派的任务,发脾气,撂挑子,摔碗掀桌子……以此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恨。

        然而这样的做的后果却是带来严重的惩罚,没有人会同情他。因为所有人都跟他一样,但没有一个人为此大发脾气。每次被惩罚的时候,也只有夏彦和杨小兰帮助他。一个悄悄帮他干活,一个偷偷给他送吃的。从不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接受这一切。只是默默的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他,也不为他那句说不口的谢谢。看着他们的举动,凌博文不但没有半分感动,反而因为他俩的默契妒火中烧。

        魔鬼在心里滋长,而他却不自知。

        半年后,凌博文似乎接受了这个事实。他不再乱发脾气,也不怎么说话,只是闷着头干活。两个好朋友以为他终于想通了,在心里默默的为他高兴,却没有发现他越来越阴沉的脸和冷酷的眼神。

        两年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城了。他们有的是通过关系,有的是凭借自己平时努力干活的认真的态度争取到了回城的机会。凌博文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他比以前更加卖力的干活,什么脏活累活抢着做,不时还会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挑水砍柴。脸上虽然挂着亲切的笑容,其实心里极度厌恶。做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早日争取回城的名额罢了。


  (https://www.biqukk.cc/26632_26632483/198583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