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长生可否 > 418、爵位改制,宗室外迁

418、爵位改制,宗室外迁


  最早王源之跟张执象在南京的时候也谈论过宗室的问题。

  王源之自然知晓宗室的本质是皇帝对于皇权衰弱的抢救手段,但他更明白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会带来什么后果。

  嘉靖八年,宗室人口清查是8203人。

  如今嘉靖十七年,虽然不如历史上那般需要饮鸩止渴,可制度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宗室人口也保持了平稳的增长。

  早先在变法前,嘉靖也没有必要舍弃宗室这支力量。

  须知。

  大明的税收就是一本糊涂账,张执象入京之前,嘉靖年间的财政,每年也才二百万两现银和两千五百万石粮食。

  宗室每年的开支是四百万石米粮,仅从这两个数据上来看,宗室可以说是帝国的吸血鬼了。

  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那两千五百万石的粮食税收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宗室上缴的,因为大明的爵位制度,宗室属于世袭罔替,支脉则降等继承,而后又世袭罔替。

  最低都是五品的奉国中尉。

  大量土地被赐予给宗室,然后收取份额极高的税收,当然,这部分税收是直接上缴给皇帝的。

  因为宗室的田地也属于皇庄。

  这也就造成了,士大夫们通过财政限制皇权,而皇帝则掏空财政充足内帑来实行皇权,而士大夫为了不让皇帝有权,便开始放皇帝的血。

  例如,大明的皇宫就经常着火。

  你嘉靖有钱吧?还想修京师的外城墙?那就给你放把火,把三大殿都烧了,好了,你去修宫殿吧,看你还有能力绕开户部的财政不。

  什么?户部也没钱?

  那没关系,有什么事情要用钱了,陛下您的内帑出呗?内帑也没钱,那咱就加税嘛。比如说,辽饷,比如说辽饷,比如说辽饷。

  民不聊生?

  那就苦一苦百姓嘛,反正我们众正盈朝,两袖清风。至于一个工部主事退休后修的园子都可以成为后世的四大园林之一,那就不是陛下你需要担心的事情了。

  总之。

  皇帝辛苦攒点内帑,想要办实事,最后虽然也都丢入了国事当中,赈灾、军饷这些,但经过层层剥削,真正用于事实的十不存一。

  而为了做到这一步。

  包括饮鸩止渴从而数量暴增到明末的二十万宗室也好,还是万历年间的矿监税监也好,这都是被逼到没有办法的下策。

  例如万历皇帝积攒了一辈子的小金库,等人一死。

  朱常洛这个名义上一个月的皇帝,实际上可能登基就直接被红丸案送走的皇帝,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颁布”了无数仁政,以至于万历的金库直接被抽空。

  万历大概积蓄了一千六百万两,一个月过去,还剩四百万两。

  只能说,可喜可贺。

  这些都是晚明、明末发生的事情,可脉络由来已久,嘉靖更是人间清醒,所以嘉靖六年到嘉靖十六年,他非但没有削弱宗室,还在重用宗室。

  但这不代表嘉靖只能依赖宗室。

  因为张执象的出现,嘉靖六年张执象不仅给嘉靖送去了登闻鼓,更重要的是扳倒了杨廷和,并迫使杨廷和投降,从而让嘉靖在朝堂站稳了脚跟。

  又因为张执象将未来事无巨细,全部告知。

  嘉靖才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朝堂,并逐步真正掌握皇权,从而做各种实事。

  而真正的帝王。

  要改革宗室的时候,宗室也是没有太多能力反抗的,起码,当初朱允炆要削藩,藩王们正常来说是没有能力反抗的,可谁让文官集团不当人,一点余地都不给武将集团留,那武将集团就只能帮着燕王靖难了。

  当初朱允炆尚且有这份能力,何况今天的嘉靖。

  所以当初均田的时候。

  民间方向,王家是最先相应,捐出自家的田产的,而官方那里,嘉靖直接勒令宗室捐出全部田产,期间虽然闹出了一些风云,但都被嘉靖轻松抚平。

  一如,秦朝统一六国的时候,老嬴家,一直都在苦一苦宗室。

  宗室是支持皇权的,因为只有皇帝好,他们才好。

  所以绝大多数宗室愿意忍,而少部分不愿意忍的,那就送他们去见太祖好了,嘉靖从来就不是什么宽仁的帝王,士大夫对他的评价也多是薄凉。

  所以大家也别想撩龙须了。

  然而,爵位改制却是要涉及宗室的根基的,一旦降等袭爵,宗室子弟不出几代,便与平民无异……

  哪怕顾璘清楚嘉靖的能耐,也觉得这事太过分了。

  宗室不可能答应。

  虽然如今这个时代,轮不到宗室们颠覆什么,但至少要掀起一翻风浪的,不管流的是谁的血,总该要见血才是。

  将屠刀对准自家人,陛下就不考虑怎么向列祖列宗交代?

  “爵位改制一事,这些天陛下曾与我在信中聊过。”

  “不仅仅是要降等袭爵,陛下还说……要迁出去。”

  张执象平静的话语落在顾璘耳中,仿佛炸雷一样,他愣了好一会,才确定自己没听错,犹自问道:“迁出去?是……迁到海外?”

  “没错。”

  张执象点点头,说道:“如今宗室人口大约刚刚一万出头,男女老少有都,过去在国内,因为女子也有爵位,最高为大长公主,最低为乡君。”

  “可改制后爵位没有俸禄,这些名头还要降等袭爵,女子就不能单独列了。”

  “以家户为计,大约也就两千户的样子。”

  “不仅仅是现在,从此以后,宗室皆不留在大明,皆要外迁教化番邦,以文化使的名义出使各国定居,并帮助各国提升知识、技术、道德,以全教化之功。”

  “上至亲王,下至奉国中尉,皆可招募工匠、文人随行。”

  “有定额上限,朝廷也会配备下限。”

  “如奉国中尉,配额两名工匠,户主爵位每升一等,工匠数量翻倍。镇国将军有64人,郡王128人,亲王256人,人数上限则是配额的四倍。”

  “随行总人数不能超过配额的十倍。”

  “朝廷已经在整理海外舆图和各国国情,将做详细的区域划分,甚至帮扶到部落级别,他们出去以后也不是就不管了。”

  “每一个文化使都是当地与大明交流的桥梁,他们想要从大明学习东西,就必须通过文化使。”

  “而为了保证文化使的安全。”

  “朝廷会牵头让退役的旧式士卒与文化使们联系,让文化使招募护卫,他们也可以在民间招募江湖人士,上报朝廷后,朝廷会发放相应的武器装备。”

  顾璘听完后,所想到的不是宗室会不会答应。

  而是……

  “听着像西罗人喜欢做的殖民?”

  “不是殖民,有本质区别,文化使是带去知识和技术,他们负责教化,并不以武力统治当地,也不从当地进行直接剥削,若是文化使能够在当地站稳脚跟,有了家业,那就是另算了。两千名文化使,对于整个世界来说,并不多。”

  “那,明面上虽然只允许亲王带两千多人,可他们通过民间途径一样可以招募人手,陛下就不怕有藩王在海外自立?甚至有着入主中原的想法?”

  “时代在发展,已经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可企及的孤岛了。舰队是基于一整个国家的工业力量和财力所造就的,当大明解决内部问题,大明的舰队将没有任何势力能够抵挡。”

  “那……万一,我是说万一,日后有皇帝绝嗣了呢?”

  绝嗣的问题不能不谈。

  因为当今陛下,就是因为武宗朱厚照绝嗣,才从藩王入主中枢的。

  “宗室当中,取血脉最近的,请回京师登基就是。”

  “另外。”

  “皇家子嗣稀薄,原因如何,你我都懂,未来还政于民,皇帝只留下监督权,代民巡天,退出了权力的舞台,自当子孙满堂。”

  “陛下甚至考虑了皇子过多,王爵过甚的问题。”

  “爵位改制还有一个方面,便是针对皇子封爵的,每任皇帝,只允许封亲王一人,其余者皆为郡王,只能降等袭爵。”

  “而亲王虽然世袭罔替,但其余儿子,只能获封镇国中尉,三代便成白丁。”

  “另外。”

  “王爵定额36人,超过三十六人,每十年进行一次考核,末尾淘汰制,被淘汰的王爵降为郡王,进入降等袭爵。”

  可以说,嘉靖把宗室人口卡得死死的,对于王爵数量的限制,更是抑制了王爵的膨胀可能。

  不但把亲王们迁出海外,还要考核他们的功绩……

  顾璘感慨,这位陛下无愧于“薄凉”之名啊,对自家宗室,是真的狠。

  “如此严苛,宗室真能答应?”

  顾璘叹了声,哪怕他是一个外人,只是一名臣子,也不由为宗室感到可怜,历朝历代,从未有如此过。

  “为什么不答应?”

  “大明上下,唯有他们,生来就有爵位,还如何不满足?”

  张执象理所当然。

  顾璘说:“可这爵位只有名头……”

  张执象:“那就努力配上这个名头,赢得世人的尊重。”

  顾璘怔了下,张执象这份坚定认知,才让他明白其中的差别,一个是生来就有的功名利禄,躺着就可以活得很好,但没有匹配的内涵,世人也只会说有个好出生而已。

  另一个,虽然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利益,甚至还要努力才能被人承认,但好像……

  这样的人生,反而更有意义。


  (https://www.biqukk.cc/18028_18028082/7165013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iqukk.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kk.cc